第二卷 巢中鸣 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佛小儒小道 (第1/2页)
无尽死海,先后赶赴来了四拨人,停留在茫茫大海的海岸边。
但他们也决然不敢踏出任意一步,想踩在有些潮湿阴暗的海水里面去,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海水某种不可知力量淹杀了去。
一名头戴玉冠、两袖清风的男子最先赶到海岸边,瞧了瞧后方之后眯了下眼,随后竟直接朝着海岸边的沙滩上倒了下去,没有人推他,是他自己要倒下去的,另外还有他自个儿的头向沙土中栽去。
因此,整个人连带着脑袋一口气扎进沙子中,一动不动像死翘翘了一般,让人不禁眉头一皱,这人是怎么了?难道就这么魂魄归西天了?
绝不可能,此人的修为还在,呼吸也还在,不可能死去,这人是从哪里跑出来的怪人?
这人是来自中原一座极其有名的儒家学宫,众所周知,太平山这尊庞然大物下全是儒门子弟,除此之外别无其他。
迄今为止,太平山屹立在中原已经上千年而不倒,并且为洛阳朝廷源源不断的输送芊芊学子,靠得就是太平山在背后撑着,还有几大学宫的支持,这才出现了洛阳之地人才不绝的盛况。
“半涉浊流半席清,寒剑默听君子意,傲看天下淡红尘。”
这首赞语是学宫方面给与这男子,淡红尘,高度的评价。
虽然身陷红尘浊流,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,仍坚守自我的清高气节,唯有随身书籍能懂他心中远大的志向,傲看人间,笑谈凡人于红尘载浮载沉之中。
这人就是理学大家的后人淡红尘!有着小学儒的书号,学问之大要比即将来到此地的一大一小不知大了多少倍。
而这名自称小学儒的淡红尘正要跟随先人的步伐去往天涯海角,找出这片天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答案。
“这名栽进沙子背着书箱的男子,师兄可认识?”
距离该名男子不远处亦有三三两两的人影聚集在一起,显然这是来到此地的第二拨人,正在讨论一颗脑袋深埋沙子中的小学儒淡红尘。
“此人挺能装的,本小佛听过这人的名号,对外有着小学儒之称,我们东煌佛都讲究缘者不灭,缘者不垢,不妨碍我们办事就不要去惹是生非,论佛论儒论个高低,没必要,只要谨记终究还是咱们佛门的佛法高上一截,各位师兄弟记在心上即可。”
“是,无灭生师兄!”
第二拨人群堆中,俨然是一群修习佛法的年轻小僧!
若是阳生子在这里一看的话,怎么这些僧人一个二个都不剃光头这是咋回事啊?难不成是假的和尚?
若是这样去想,就大错特错。
这群年轻佛僧没有剃自己的头发,反倒是一个个的长发飘飘,还垂在了自己的小蛮腰上,若没有知情人,恐怕就会有人认为这些人是群不伦不类的妖僧,好好的光头和尚不做,非要学那什么大家闺秀,脂粉气还重,是不是嫌弃自己偷错了胎,要打扮得像女子那样花枝招展,引人注目?
这些都是不知情者一眼看见的直观感受,事实上他们的的确确是遁入佛门,一心苦苦钻研佛法的佛门子弟,只不过并不像布达禅宫里面的僧众一样要削发为僧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佛门中,有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两说。
小乘佛法严守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定的二百一十八条大戒,三百六十一条小戒,实在是不把自己的佛徒众生当做人看待,但在小乘佛门佛学中,他们的佛法正是有了这些清规戒律的诞生,才让他们这些佛门子弟的修行更加事半功倍,哪里有外人说的那么不堪!
与之相反的就是这大乘佛法,相比较这小乘佛法来说,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,佛心犹有,佛法长存就可,讲究的是不灭不垢的心态,非大乘佛门子弟不得体会其中深意。
尤其以东星州的东煌佛都最具有代表性,那里的佛僧基本上不会吃着斋饭,嘴里还念着我佛长存之类的话语,自个儿都吃得这么差了还要念叨一声佛祖的好,显然不是东煌佛都里面的僧徒喜欢干的事儿。
他们还要干别的事儿,这些年轻佛僧还会留长发,蓄胡须,反正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。
甚至还可以娶媳妇回家,日日跟美娇妻塌下作伴,妻子孩子热炕头不再话下,这让布达禅宫里面的那些剃光了头的和尚们是气得牙痒痒,恨不得就要破戒大骂出声,简直辱没了佛门的贼耳也!
在布达禅宫光头和尚他们的眼中,这些僧徒可是将心中的佛法践踏了一遍又一遍,真是下贱!
久而久之,布达禅宫叫这群留头发,养妻儿的佛僧徒为酒肉和尚、习得佛法的妖僧……
佛不同不相为谋,大道朝天,各走一边,谁也看谁不顺眼。
眼下的这第二拨人就是要喝酒,要吃肉,不剃光头的妖僧!
其中为首的一位更是自称自己是小佛!这可不得了,不慌得气死布达禅宫那群和尚,还要来无尽死海争雄,因为栽进沙子的念书种子淡红尘被人赞为小学儒,而这名无灭生的佛门弟子就是小佛!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