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> 340宦官擅权,始于英宗

340宦官擅权,始于英宗

340宦官擅权,始于英宗 (第1/2页)
  
  朱元璋父子两个在对白莲教这件事上达到了一致。
  
  威胁大明统治的存在,是绝对不能出现的。
  
  此案有了天子的批示,进行的很快。
  
  上元县给江宁县交出赏钱后,便有刑部主事带着命令来了。
  
  抓捕有关同吴庆夫有关的衙役、吏员以及知县、典史。
  
  反正现在吴庆夫被单独提审后,咬出来了许多人。
  
  众人还处于破掉食人魔的案子准备庆祝一番,未曾想全都进了江宁县大牢的监狱。
  
  那些因为被吴庆夫逼迫,走投无路才加入白莲教的百姓,因为马皇后的建议,全都释放回家,但是家里的壮劳力要无偿去修河堤一个月。
  
  正好给上元县的衙役们腾出牢房来。
  
  特别是这些百姓们瞧见这些“官”被抓进来之后,更是对着皇帝感恩戴德。
  
  其实听到这个判决的时候,王布犁觉得有些宽容的,根本就不像是朱元璋的作风。
  
  这些人没死被发配到北方去屯田就已经是法外开恩了
  
  倒是上元县典史丁海栋挣脱衙役的控制,想要找王布犁问个清楚,结果被按在地上。
  
  他脸贴地大叫着:“驸马爷,看在昔日的情面上,让我死個明白,我速来与白莲教毫无瓜葛,为什么要抓我们!”
  
  王布犁瞥了被按住的丁海栋:“吴庆夫。”
  
  丁海栋一下子就麻爪了,连忙道:
  
  “我不知道他做了什么,我就是收了点孝敬。”
  
  对于这句避重就轻的话,王布犁一个字都不信。
  
  一个典史作为本地地头蛇,直接控制本县的实际掌权者。
  
  他连自己个地面上的事都不知道,那只能是装作不知道。
  
  王布犁只是挥挥手,让人把他带走。
  
  进了大牢,有人提审后,他自然就知道什么了。
  
  白莲教这件事倒是轻轻放下,但是官逼民反这件事可不是小事。
  
  更何况白莲教的闫玉龙,他还没有招出幕后的主使。
  
  这种首脑不抓,今后还得搞出事情来。
  
  “钟牛。”
  
  “在。”
  
  王布犁示意蒋环掏出一本册子:
  
  “按照花名册上的点名,先带人过去帮助维持住上元县县衙的情况,避免出现大乱子,到了那边也不要过于强硬,让你暂代上元县典史职位。”
  
  听到这话,钟牛先是呆愣了一下,然后立即给王布犁跪下,多谢驸马爷的提拔之恩。
  
  “我是看重你的能力。”王布犁示意他起来:
  
  “最终任命还得看吏部的,过去了好好干,将来前途也不是从九品,别胡乱伸手,也别给我丢面。”
  
  “属下谨记驸马爷教诲。”
  
  钟牛觉得王布犁说这话他典史的位置已经稳了。
  
  要不然叮嘱自己这些做什么?
  
  于是钟牛带着一部分江宁县的成熟吏员和帮手直接走了。
  
  反倒是吏员的档案能直接调过去,纵然是大明最低品级,可那也是官员,不同于吏员,程序上自然是要谨慎一些的。
  
  钟牛走了之后,他徒弟余火金暂时代替捕头一职,具体的任命还是得等钟牛那里板上钉钉之后才行。
  
  万一吏部的人不觉得钟牛能够胜任,还得退回来给他留着位置。
  
  不过在江宁县其余人看来,却不是这么一回事。
  
  跟着驸马王布犁那是真有前途!
  
  这就直接把人给送到上元县去当吏员了。
  
  临时的转为正式的,正式编制还能往上走一走。
  
  而且驸马爷也发出话来了,就算是他们去了上元县,月初的时候也会分润他们这个月出力的补贴。
  
  待到上元县人员落实之后,江宁县空缺出来的位置,也会有人填补上来。
  
  总之,上元县一下就空出来许多坑,江宁县这边的萝卜都很高兴。
  
  光是靠这么一手,王布犁就把江宁县县衙一帮人收拾的服服帖帖的。
  
  如此待遇下,要是再想搞事,那就不是我这个上官的缘故了,你自己好自为之。
  
  不过王布犁虽然没有给钟牛保准,但圣眷极重的驸马爷的面子,吏部也不会给驳了,又不是安排什么重要岗位。
  
  上元县知县这个位置,才是胡惟庸等人需要在意的。
  
  朱元璋很突兀就进入了仙境当中。
  
  这一次根本就没来得及带上太子朱标。
  
  朱元璋不明白为什么这进入仙境的事以前还有规律可以让他反应,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规律了。
  
  以前的经验完全都不好使,他儿子朱棣进入仙境就是一个意外。
  
  搞得这几日,朱棣也是在家中闭门不出的意思。
  
  纵然是整个南京城都因为抓住了食人魔的真凶,都没有出去看看热闹。
  
  朱元璋反倒是觉得老四目前陷入了极大的纠结当中,倒是也没有在意。
  
  他很快就被熟悉的坐在巨幕之前,等待放映。
  
  宣德十年正月,帝崩,遗诏国家重务都由皇太后张氏处置。
  
  由年仅8岁的幼帝朱祁镇继位。
  
  “八岁?”
  
  朱元璋微微挑眉,没成想还有比万历十岁登基还要年轻的存在。
  
  他稍微往前推算一下,宣德才多大就英年早逝了。
  
  朱元璋其实是有些难以接受。
  
  咱的子孙寿数怎么都不高呢?
  
  一个个的,几乎都是在青壮年去世,难不成是过于劳累?
  
  这不得不让朱元璋想起嘉靖,这老小子一辈子没咋干过活,还修仙磕仙丹,反倒活的岁数挺长的。
  
  幼帝之登上宝座会产生新的问题和紧张因素。
  
  因为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的制度规定,一切权力都归于皇帝。
  
  但让年仅八岁的朱祁镇处理政务,显然不现实,他必须在大学士和大臣们的协助下决定国家大事。
  
  一个幼帝明面上是元首,可实际上使大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。
  
  虽然没有人能正式成为摄政,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集体必须建立起来,去“帮助幼帝”处理国家大事。
  
  这样一种情况,如同大明后时重新发生的那样。
  
  极其容易导致不合法的独裁权力建立,以及不可避免地破坏朝廷中央领导的稳定。
  
  宣德帝在短期患病后出人意外地死去,张太皇太后就领导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团。
  
  她原是一个平民,而作为永乐帝的儿媳、洪熙帝之妻和宣德帝之母。
  
  她代表了和维持着大明王朝的延续性和合法性的门面。
  
  尤其是后宫不得干政这事。
  
  朱元璋觉得宣德帝违背他的意思了。
  
  但现在看来,遗诏让皇后摄政还能保证宣德的儿子顺利继位,而不是他的兄弟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继位。
  
  娘的。
  
  后世子孙一个个该违背祖制的不违背,不该违背的一个劲的违背是吧?
  
  朱元璋越看越无奈。
  
  这种事他根本就无力阻止。
  
  幼帝上位,不可避免的要有人摄政。
  
  无论是后宫还是朝臣,总是得有人出头。
  
  相比于宦官干政,朱元璋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前两个的。
  
  此时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上位,朱元璋认为宣德还是尽力了。
  
  说实在的,兄终帝及这种政权交接会出现不小的问题。
  
  朱祁镇登基,与太皇太后同在摄政团的有大学士和宦官各三人。
  
  三杨。
  
  全都是南方人。
  
  杨士奇和杨荣自永乐朝起,已为几代皇帝效过劳,他们都经验丰富,精明强干,掌握大权。
  
  南人?
  
  朱元璋又是一声叹息。
  
  尽管他已经极大可能的抑制住朝堂内被南人占据许多位置,可依照科举而言,南人是有着相当大的优势,并且他们还极为容易抱团,关系错综复杂。
  
  后宫、宦官、权臣,这仨朱元璋不想要的局面,全都凑一块了。
  
  好在皇后一直都是小门小户出身,没什么外戚作乱。
  
  朱元璋耐心瞧着,随即就蹦出来宦官王振的介绍。
  
  为了给宫内妇女教课,永乐帝曾说服一批儒家的老师自愿净身,而王振就是其中之一,他进入内书堂就具有很大的有利条件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